
小河生活獨木舟首支MV
愛划船的環保人士D哥, 失心瘋地搞了幾艘獨木舟想帶人去划船, 果然活動叫好不叫座。 愛衝浪會寫歌的浪人阿欽問他:到底在堅持甚麼? 說甚麼要重新找回人與小河的關係… 阿欽說:嗯,不容易,但是我支持你~ 於是,阿欽召集了天龍特攻隊,搞了一支MV...

最有意義的約會
緣分真的很奇妙 四月來參加地球日淨灘的夥伴,在十月份促成小河與宜蘭環保局和網路撿垃圾狂人的合作,加上天時地利人和,產出這部有意義又把小河拍得超美的爆紅影片。 原來,用鳥的視野觀看,小河出海口這麼美。

舟友David的周末日常
小河居民David又帶著小孩和朋友和朋友的小孩來划船了 住在小河邊 周末去划划船 也是很正常的

人生第一艘獨木舟
找了幾個朋友合資 為我們的孩子們買了一艘兒童專用的獨木舟 不需要語言,不用多餘的技術指導 一上船,與生俱來的本能帶著他們優遊自在 那是流著鹹鹹海風的血液的小島子民 那是海島人該有的航海魂 划船的第一槳 就在小河生活獨木舟

獨木舟初體驗-服裝篇
船划得好不好,不重要,行頭對了,才重要。 因為划船是水上活動(一不小心會變成水中運動),拿支槳在水裡喇來喇去,衣服褲子鞋子都難免會弄濕, 小孩更慘,我們家女兒巴不得整支手伸下去玩水,袖口會整個浸在水裡, 夏天濕熱,容易起疹子,冬天濕冷,容易受風寒, 所以理想的穿著是吸濕排汗材質的衣褲,最簡單的分辨方式,就是洗衣完成時,打開洗衣機,裡面比較輕,已經乾一半的那幾件就對了。 要避免厚重的牛仔褲或是棉質衣物,因為它們濕了不會乾,萬一落水沉重的衣物會讓人在水中難以活動,到時候要脫也脫不下來,增加風險。 夏天簡單穿 上面穿短袖排汗衣+防曬,或是長袖排汗衣 下面穿聚酯纖維的褲子,或直接穿泳褲也行,但因為我們會直接坐在比較硬的塑膠或木質的座位(沒有椅墊),所以厚一點的泳褲會比較舒服,那種已經穿很久、快要虛去看到肉的薄泳褲可能會有〝划完屁股不是我的〞後遺症! 夏天穿棉T呢? 不太好,因為外面穿的救生衣比較厚又不透風,加上認真划船運動和夏天的艷陽,棉T很快就濕答答,整個航程下來會很不舒服。 冬天氣溫較低,該怎麼穿呢? 一般戶外活動的洋蔥式穿法即可,最裡面一件長袖排汗

獨木舟初體驗--隨身行李篇
如果你是馬蓋先,一支瑞士刀就搞定了。 可惜我們不是,而且還要航向未知的領域,面對詭譎多變的天氣,還有不受控制的小孩。 通常我會帶兩包東西,一包放車上(上岸處),一包帶上船 什麼要放車上? 一套乾淨的衣物,上岸可以更換。 就這樣! 什麼要帶上船? 水壺 請記得裡面要加水喔! 很不建議用寶特瓶,為了環境,請帶家裡的水壺吧! 台灣一年用了45億個寶特瓶,即使超高95%的回收率,也仍有2億2千5百萬個流落街頭,況且回收從來不是萬靈丹啊,破解寶特瓶回收騙局, 若水壺上有綁帶或扣環會很理想,免得划船時看著你的水壺在船上滾來滾去。 划船時間在兩小時內,所以冬天請準備至少600c.c./人,夏天至少1000c.c./人。 若需要運動飲料,可以在戶外用品店買到粉的、沖泡式的,加進去水壺裡面就好,便宜又環保。 防曬!防曬!防曬! 夏天必備,但也不要小看秋老虎!冬陽雖軟,也是有可能會曬傷喔!臭氧層已經這麼薄了,還是準備一下。 防曬乳除了要選溫和不傷肌膚的,更重要的是不要白到自己,遺害環境,請選擇友善環境的防曬乳(好友廖敏惠=藥師+海洋保育專家的建議)。 帽子也很重要,

獨木舟初體驗--裝備器材篇
沒有看過豬走路,也吃過出肉。 沒有划過船沒關係,先來認識一下獨木舟。 為什麼叫獨木舟呢? 古早時代的古早人,從海邊發現漂流而來(當地沒有)的物品,推斷在那看不見邊際的海洋應該有其他陸地,造了一艘船就去冒險,聽說南島語族就是這樣辦移民的。時至今日,有科技產品的協助,航行其實安全很多,但人類冒險的性格反而消失了。 要造船,就得拿周遭容易取得的素材。 用一整根木頭,把中間刨空,叫做獨木舟。 蘭嶼達悟人用許多片木板拼湊連接起來的,叫拼板舟。 台灣阿美族人用加工處理過的麻竹排在一起,以黃藤編織綑綁,叫竹筏。 愛斯基摩人用木枝做谷架,外面繃一片獸皮,叫蒙皮舟。 也許是因為我們對於海洋不再熟悉,所以一切都簡稱為獨木舟。 一個部族有稱不稱得上海洋民族,從語言上就可以看得出來。 達悟語對船有各種專有名詞,拼板舟是tatala,達悟船是avang, 單人船pikatangian,雙人船pikavangan,三人船pinonongnongan,十人大船cinedkeran,(資料來源:婆娑依那萬 http://e-info.org.tw/taxonomy/term/